建築實踐

2020

公共

西屯國安段一期好宅

 

座落地點  |  台中

案件狀態  |  興建中

基地面積  |  9,889 ㎡

總樓地板  |  53,038 ㎡

規劃樓層  |  地上 14 層 地下 3 層

規劃類型  |  社會住宅
住宅戶數  |  500戶
預計完工  |  2024年
 

臺中市政府為因應臺中市近年人口成長及租屋需求增加,減輕青年、勞工及市民居住負擔,並解決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增加之居住等問題,選址西屯區國安段585-1地號欲興辦規模500戶之社會住宅設施。本案目標為
1. 塑造都市共好聚落促進鄰里與社區活絡發展
2. 實現居住正義與社會公益之實踐
3. 設計呈現都市自明性及指標辨識性
4. 友善環境之創造
5. 智慧防災、全齡共享。
本案因應未來生活型態之快速變化,提出時間軸的構想,搭配六個概念操作來回應「未來居住空間想像」。
環境地形-”順應地形與順平”方式處理地面層之地形高低與建築物關係,減少地面層產生過多的樓梯,二來降低暴雨時排水量對於都市的負擔,再者採用順平降低的方式創造出優良的開放空間,連結基地與周圍都市空間。
後疫情時代-”分層分流”的方式創造大型建築中的分區管理,如管理中心設置於社區中央,讓管理室成為非必經之地。各區住戶則是由各分區一樓進出,由四個獨立出入口、加上智慧管理系統的提供安全的居家生活。 公共與私密空間-將都市到住宅居住空間分為三個層次 : 公共到半公共、半公共到半私密、半私密到私密,創造出中介空間,增加都市空間場域的多樣性。
空間彈性-如住房模矩化應對未來空間的組合或拆解,保持著空間的變動性。將垂直動線系統維持在量體的端點方便配置路徑、使用輕隔間讓未來的工程可以輕易更動空間格局。
居住多樣性-在現代社會的多元化下,此次的居住空間朝向”多樣性”的方向進行設計。除了標準住房外,另外提供實驗性住房,可以因應不同使用者加以改造,如居家工作套房、青銀共居等等面相城市,將街道變成活動介面,將多類型的行為相容成一部分。
第二地面層-設計上順應著基地原有的地形,將原地面層開放給鄰里,進而將地面地形空間拉升至屋頂層,設計出屬於社區居民的”第二地面層”,增加居民對內的活動空間,並使此地面層成為都市環境的俯視焦點。

#歷年獲獎作品